nbsp;6月18日,常州中考第一天,正衡中学的数学老师朱祥生送考时碰到了刘洋,“大热天,挤在家长堆里发传单。”别人高考结束都出去疯玩了,刘洋却出来勤工俭学,朱祥生有点心疼,高考成绩反倒没多问。朱祥生是刘洋在正衡读初中时的班主任,知道这个学生素来努力勤奋,“想来成绩不会差。”
一周后成绩出来,却是出乎他意料的好——刘洋居然考了415分(数学153+30,语文130,英语102,物理A+,化学A),常州市理科第三名!
刘洋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。得知成绩的那天,她和妈妈正在华莱士买鸡翅,一开始看到班级群里大家纷纷恭喜刘洋,母女俩还有点摸不着头脑,后来知道了分数,妈妈在店里一下子就哭了出来,刘洋不知所措地看着她,只模模糊糊地想,之前按掉的那些010开头的电话号码,也许不是诈骗电话,而是梦想中的北大、清华的招生办老师打来的。
正如朱祥生所说,刘洋考这个成绩,在意料之外,也在意料之中,“她不是那种天赋惊人,一路开挂的学霸。从初中到高中,她在学习上遭遇的挫折并不少,成绩也常有起伏,但总能从逆境中奋起,变成更好的学生。”
成绩差的孩子,99%都是拖延症!
刚刚过去的7月,刘洋有大半的时间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打工,她负责的是最大的一间教室,每天开始得最早,结束得最晚,但工作还算轻松,就是擦黑板、点名、打扫卫生。她每天6点10分起床,7点10分到单位,比单位规定的上班时间提前了半小时都不止。“没办法,虽然路上的时间只要半小时,但如果掐着时间出门,就会碰上堵车,还可能迟到。”
“想要保证不迟到,最好的方法就是最早到。”刘洋说,这个道理是初中时朱祥生就教给他们的。而她发现,放在学习上,善于把握时间,也是一个好习惯,能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一件相对愉快的事,“什么时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留多少时间给自己刷题,自己掌握了主动权,乐趣和成就感就多了。”
很多老师也持有同样的观点,其中有这样一个反面论证,“成绩差的孩子,99%都是拖延症!”能拖到明天做的事,绝不会今天做;假期里能先玩的,绝不会先写作业。拖延症的坏处在于,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,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,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。
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在《儿童人格教育》一书中曾经这么分析:“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,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。”
刘洋的妈妈显然不是这种。
刘洋分享过最多的一个例子,是自己从第一次学走路开始,摔倒了,妈妈从来没有扶过,“妈妈总是说,自己想办法站起来!”幼儿园的时候,她跟着妈妈去人才招聘市场加班,几千人的大会场混乱嘈杂,妈妈却要求她照常午睡,“我刚开始嚷着睡不着,最后不知不觉睡着了。”小学的时候,大人过年打牌,妈妈要求她在隔壁写作业,“妈妈要求我把假期里的作业平均分割到每天,然后自己按照进度完成。”
按照刘洋妈妈的教育理念,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,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,比如小时候的吃饭、穿衣、擦屁股,上学后的复习、做作业、预习。如果家长过度代劳,小孩子做事就没那么积极了。
“差不多小学三年级以后,我妈妈就完全放养,不管我的学习了。”但是刘洋妈妈做了更多润物细无声的事,除了书房,家里的客厅、餐厅甚至卫生间都被放上了各种各样的书,“以确保在我等饭吃,上厕所的时候,只要想看,手边就有书。”要是刘洋考试失利了,看的也是态度,而不是分数,“如果考前神兜兜,考砸了还各种找借口,是要被妈妈狠狠削的。”
现在回头再看,刘洋妈妈当初的放养还挺成功,刘洋以西新桥小学全校前5名的成绩,考进了正衡中学。
没有起跑线,但有两条不能越的红线
“让孩子赢在起跑线。”这句话在家长中颇受追捧,为了做到这一点,家长们从兴趣班报到补习班,把孩子的生活占得满满当当,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在人后。
在刘洋身上,这却像一句精明商人设计的谎言,从幼儿园到高中,她没有上过一天的课外辅导,自然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,“学习不是短跑,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。马拉松压根没有抢跑一说,相反,如果前半段过度消耗体力,反而会影响后面的发挥。”
但一时的落后总是有的。刘洋记得,自己进入正衡的第一场大考七年级期中,考了全班第16名,全年级第223名。她的短板在数学,“和已经系统学过2-3年奥数的同学相比,难免有差距。”朱祥生是班主任,也是数学老师,他把刘洋归为勤奋但不突出的那类学生,“这从数学课就能看出来,一个问题下去,反应最快的肯定不是刘洋。”
刘洋所在的三班,拔尖的孩子挺多,班里有一男一女两位学霸,几乎轮流“霸占”班级第一,有时还会问鼎年级第一。但她不气馁,同为住宿生,她从学霸的日常发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,“哪里有什么天才,班里的那几位尖子生,刷题比我们还厉害,没事还捧着本英语词典整本背诵。”她还拿班主任朱祥生举例子,“朱老师也是妥妥的学霸,当年江苏高考要考5门,朱老师数理化三门只有数学扣了2分,其它2门都是满分。怎么来的?每天只睡四小时,刷历年高考卷刷出来的!”
更重要的改变,是她迷上了数学。“朱老师上课特别幽默,我能从开始一直痴笑到结束。”这个从没被家长压着学过奥数的女孩,突然触摸到了数学之美,平面几何、二次方程、三角函数……学习变得有意思起来,碰到难题也不怵了,反而生出有一股劲头要征服它们。在这种较劲中,刘洋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,慢慢从短板变成了优势。
当然,刘洋并不是一个人较劲。正衡的住宿班,每天晚上都有自习课,由各科老师轮流值班,负责解答同学们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。刘洋是提问最起劲的,“别的学生见了老师恨不得绕道走,让他们问点问题,要拿个登记单,谁提问谁加分。但她不是,总捧着不会做的题目来求解答。”朱祥生是被刘洋问得最多的,刘洋自觉和老师建立了“革命的友谊”,问题愈加五花八门,考试太紧张怎么破?老犯低级错误怎么办?……“这种大而笼统的问题怎么可能有准确答案?”朱祥生哭笑不得,但也看出来刘洋的不服输,“她是卯着一股劲要往前冲。”除了积极向老师求助,刘洋还和班里的几个同学组成“学习小组”,大家都有各自优势的学科,像刘洋就负责找数学难题,然后拿到小组一起研究讨论。
这么多学生花了大价钱在外面上辅导班都没能让成绩有所提高,刘洋仅仅依靠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就做到了,这让朱祥生刮目相看。“如果把学习看成一场马拉松,起跑线上出发的先后顺序显然无关大局。”作为老师,他看多了学生的起起伏伏,小学第一考进来的,初中可能就跟不上节奏了,原来成绩平平的同学反而赶了上来;初中一路领跑的学霸,到了高中成绩就直往下掉,其他同学又慢慢赶了上来……“你看,学习这件事,谁都没办法一劳永逸,要想保持领先,就得不断努力;另一方面,只要你想努力,什么时候都不晚,说不定哪次考试你就‘超车’了。”
虽然没有起跑线,朱祥生却给学生划了两条坚决不能越过的红线,“一是电子产品,二是早恋。”强调这两点的时候,刘洋在旁边不停点头,显然非常认同。
从初中到高中,刘洋读的一直是住宿班,为了和家里保持沟通,手机是必不可少的。初中阶段,她把智能手机当“老年机”用,只打电话,不上网不玩游戏。高中后半程,学习越来越紧张,她又主动要求关掉手机网络,“我压力大的时候就喜欢看恐怖小说,停不下来。”在朱祥生看来,看小说还算好的,玩游戏更容易上瘾,“就拿现在最火的《王者荣耀》来说吧,看起来系统推出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,每天只能玩1-2个小时,但小孩子的心思一直牵在上面,今天玩的得失,明天要注意些什么……”
而关于早恋问题,虽然舆论环境相对宽松,这对师生却是坚定的反对派,朱祥生是理智,“未来什么都没确定,如何谈感情?”刘洋则是感性,“学校那些谈恋爱的同学,高考真的很多没考好啊。”
挫折中前进,一路逆袭到高考
在常州市第一中学有一个风云榜,年级前五十名的名字会出现在每一个层楼,高三开始,刘洋就再没有跌出这个榜单。
但这个学霸,同学们都挺服气。有人喜欢她真实,考砸了就拉长个脸,考好了就神兜兜,和普通人一样有各种小缺点,因为字写太草,被老师拎着耳朵往考卷上凑,“你的字写成了什么鬼!”;有人觉得她接地气,也有力不能及的科目,高二小高考,她和大家一起复习得灰头土脸,地理背得想吐,还有英语,花了很多的时间,成绩始终冒不了尖……但更多的人是佩服,稳坐风云榜,刘洋靠的不是一步登天,智商碾压,而是一路逆袭,愈战愈勇。
刘洋参加中考的2014年,是常州实行高中自主招生的第一年,提前录取的学生,可以进入省常中或一中等重点高中的创新班,这也是名副其实的尖子班。但刘洋却因1分之差,与一中创新班失之交臂。整个初中阶段,刘洋的成绩都在稳步提升,从年级200多名到100多名,从年级前100到前50……“自主招生的失利却又给我泼了一盆冷水。”这时,离中考只有2个月不到的时间了,来不及沮丧,刘洋投入了更高强度的复习。原本9点半结束的晚自习,在同学们的要求下延迟到10点多,但她还在不断给自己加码,宿舍熄灯后,躲在卫生间刷压轴题,“就是考卷上的最后几道大题。有几次不知不觉就刷到了凌晨一点。”最后中考,刘洋考了全班第二,不仅创下了初中最佳战绩,也顺利进入一中。
高中的第一年,刘洋成绩稳定,考过好几次年级第一,因为这个排名并未囊括创新班的学生,她被老师调侃为“流落民间的高手”。但高二调入创新班,她却再次进入低谷,“第一学期的期中考全班17名,心里还算有底,后来又考了一次全班25名,真的就崩溃了。”但她又一次挺了过来。一中的数理化竞赛辅导课是开放报名的,不收费也不设门槛,只要感兴趣就能去听。刘洋报了物理班,数学则更多靠自己的刷题,“自己刷的题目大概是学校作业的1.2倍,碰到不会的就去问老师。”高二时她只上了近一个月的竞赛辅导,就捧回了省一等奖,老师同学都说她有天分,但她不这么觉得,“对大多数人来说,学习中天赋的占比是很小的。都说爱因斯坦是天才,但他的垃圾筒几分钟就满了,里面都是他推算的草稿。”整个高中阶段,刘洋从未松懈,她的成绩再次实现了稳步提升,到高考前成绩已经稳定在年级前十,“所以高考全市第三,也算稳定发挥。”
2014年,与自己同名的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随神舟九号登上太空时,刘洋正读初中,班主任朱祥生鼓励她,刘洋初中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国内第一个女航天员。“说不定,将来的你,也能在其他领域成为全国第一呢?”
现在,刘洋已经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她就读的经济管理,云集了全国各路状元和学霸,妈妈和老师都来敲警钟,要有做后进生的心理准备,刘洋深以为然。对于未来,她已经有了新的目标,实现之前,她不愿意多说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刘洋的逆袭之路,未来还将继续!